垃圾桶上贴了分类标识,但是打开垃圾桶,可以明显地看到垃圾没有分类放置。每天早晨,很多倒垃圾的人都是拎着垃圾袋直接放在其中一个垃圾桶里,多数人会选择倒在标有不可回收物的那个垃圾桶里。这说明标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效的,但他们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区分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,所以干脆一扔了之。
究其原因,与生活习惯有关,涉及家庭垃圾桶怎样放、放多少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每个家庭里会有多个垃圾桶,有的放在洗手间,有的放在客厅,有的放在厨房,还有的可能放在卧室,每个垃圾桶就近收集家庭特定区域的垃圾。一般家庭不会在家里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。如果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放置在不同区域,扔垃圾就没有那么方便。
在家里丢垃圾的时候做不到分类,那么到楼下倒垃圾的时候,就更不会分类。因此,生活垃圾分类卡在了源头上,源头上实现不了分类,那么后续就更难实现分类。
笔者回农村老家探亲时发现,很多村都配置了生活垃圾桶,村里也组织人员定期进行清理,此举不失为一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利民措施。然而,在一些地方,笔者看到,有的垃圾桶里并没有多少垃圾,而垃圾桶旁却垃圾遍地,堆积如山。部分村民仍旧习惯性地将垃圾倒在家门口,垃圾桶形同虚设。
为何部分村民会随意乱倒垃圾,不把垃圾放入垃圾桶呢?关键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一方面,通过宣传和教育,让环保意识根植于每一位村民的心中,让村民把绿色环保当成一种生活习惯。另一方面,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,在村规民约、村民自治和相互监督上下功夫,对那些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,激励广大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。只有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,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成为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。